劇場劇院作為演藝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環境息息相關。一個好的劇場劇院離不開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的經營與管理,這也是確定本次辦班主題的意義所在。
這是在文化產業領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
在中國,職業經理人是隨著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登上企業舞臺,并進入社會視野的。事實上,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擁有一批職業經理人,特別是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領域,更是活躍著一批職業經理人,甚至可以說,這里有著中國頂尖級的職業經理人,如騰訊,阿里巴巴等。在傳統文化產業領域,同樣存在這樣的領軍人物,如中國木偶劇院總經理趙永莊。這些人物的出現,是與這些企業實行現代企業制度聯系在一起的。一個企業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很難被稱為真正的現代企業,如果沒有這樣的企業,也很難讓這樣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這是中國文化產業實現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的需要。
我們的文化產業經過一個時期的爆發式增長,目前仍然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同時也遇到了發展的瓶頸,以往那種粗放式的發展不能再持續,以往那種“撿到籃子里就是菜”的好事少了,因此,我們必須走科學發展之路。
職業經理人的關鍵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這個角度看,沒有專業化、職業化的文化產業管理隊伍,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這是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
文化創意是特殊的文化資源,搞文化創意的人是特殊的人才,如何用好這些資源與人才,是一門學問。因此,必須要有既懂文化創意又懂經營管理,既熟悉一般管理機制又善于與創意人才打交道的職業經理人。
“我們今天呼喚文化企業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呼喚文化產業職業經理人。”
孫若風說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舉辦此次培訓班,以及即將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主要想達到三個目的:
第一,建立一支隊伍。
我們期待有一支穩定、懂行的職業經理人隊伍,而且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支隊伍越來越大、越來越能干,越來越能撐起中國文化產業的一片天。這是一支自上而下、遍及各個文化產業門類的隊伍;蛟S可以說,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成長尺度就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尺度。
第二,形成一種導向。
從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國情看,更主要的從中國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形成的歷史來看,我們呼喚職業經理人制度,主要還是想要營造一種在文化產業管理上實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的氛圍。
無論你是不是職業經理人出身,可能你是國有文化企業領導班子的一個成員,或者你是家族式企業或是合伙人中執掌經理事務的主要負責人,也許你沒有拿到過國家職業經理人的證書,不管你屬于哪一類,我們都期待你更加自覺主動地向專業化轉型。也希望無論是在國有文化企業還是在民營文化企業,還是文化產業上的合伙人,都能挑選懂行的人或者是有可能變成懂行的人來經營管理。
第三,促成一種機制。
職業經理人的核心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孫若風表示,想借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這件事情,來推動已經在中國文化產業界出現的演線制和委托經營制以及類似機制的運行,推動各類文化企業盡可能讓職業化的團隊來管理和經營的模式的實施。
“劇場劇院是社會的窗口,也是文化產業界關注的行業,希望在這里能夠有所突破,也有所示范。”
演出業是文化產業的重點領域,劇場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設施,是千百年來傳承中華文化傳統的載體,是藝術家與觀眾通過演出活動相互交流、共同進行藝術創造的現場,也是涵養社會創意、激發大眾靈感的空間。正因為這樣,各地高度重視文化劇場劇院的建設,劇場劇院如同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劇場劇院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這就需要懂行的人來經營。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我們看到,一些劇場劇院建好后被閑置,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般來說,委托專業的人或專業的團隊、企業來管理與經營這些劇場劇院,不僅能使劇場劇院“復活”,并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現代企業發展的軌道。